写篇流水账一样的日记,可却想不出啥好听的名字,那就随便一点吧。前日看到一首打油之作,似是赞眼见之物远胜所闻,不错,暂且记之:
昔日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费功夫。
从因果到相关
这该是一个关于思考的问题,源头是看了吴军老师写的新作《智能时代》,不过老实说,我觉得写得和之前的作品相差太大。这书唯一留给我思考的就只有关于因果和相关这两个词了。
我其实不是太能够区分这两个词,只是觉得因果是有先后次序关系的,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明确的,并且暗含了必然的意味;而相关的话就是,有关系,但是说不清怎样一个关系,但关联却存在。
如果事情是因果关系的,那么追寻到事件的因以后也就清楚了,好解决了;但如果事情只是相关,那就难说,获得的信息量相对就少。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不能弄得清,很多时候仅仅是偶然造就的结果,也只是有关联而已。可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却很容易的把仅仅相关的事件用因果把他们联系起来,这样导出的一种必然性却作为了以后看问题的经验教训。
用因果的观点来看问题可以简化问题,方便思考的过程,去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认识到事件的相关性质也是不可少的,把思维从因果转向相关也不是那么简单,固化的思维模式阻碍了这个过程。
理性和感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我在此前的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坚定地认为“利”是驱动人生前进的动力,唯一的,既有物质利,又有精神利。(当然现在也是这样觉得,因为我把感情归为精神利里了)而且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也觉得可以用“利”一字概括所有的动机,万事万物变化的主因都是实现”利”的最大化,并仅仅将不利己的行为看成是愚蠢导致的。
我的一种简单的看法是这样的,感情是“利”在社会环境下,从互利共存的契约中衍生出的不利或共利行为。在社会化的环境中生存,仅仅两眼盯着利肯定不行阿,共同生活圈中的人争夺相交的资源会产生威胁和安全性。为求极大化利益,寻求个体组团共存共享以应对外部环境和其他个体,这时团队内就需要“感情”这样一种东西来确保各自间不冲突,这时的“感情”所对应的就是信任,责任,友情等等之类的人类感情。
现在好一些了,看问题也没这么极端了,还是相信世间有真情的。之前的想法是把人给社会化了,认为人只是思考计算的机器;现在则是增加了动物化,认为感情的由来是动物的一种体现,是属于动物的一种本能。之前的看法就是把感情看作是利益下的产物,现在把他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属性。很难说我以后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会有更好更温暖的认识才好,不然自己也要看扁自己了。
问道和求解
我长期处在这样的两种状态:
- 寻找问题(遇到问题)~寻找答案~找不到答案~害怕问题~逃避问题~空虚迷茫~寻找问题
- 寻找问题~寻找答案~找到答案~寻找问题
就现阶段看来,处在第一阶段的时期较多,第二阶段的较少,由此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是相对有些消极的。
我的期望是可以生活在第二个阶段,可是这就需要我个人的性格、习惯、态度等发生较大的改变了。
起点导致偏好
有个好的起点,好的开始真的很重要。在数学的角度上看来,一个初值的选取对整体的影响是很大的。从人的认知上看,一开始的接触,就在人脑中产生了思考的偏好,态度的偏好,也许一生的方向就在这一刻给限定在了某个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