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阅读一本书,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阅读的目的,其次是阅读者对待书本的态度,最后是注重阅读的技巧以期得到最佳的阅读效果。本文还探讨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记述了自己在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后的感悟。
注:本文在谈论自己写作观点的时候都是站在实用型文章的角度描述的。
读者的自我修养
从最开始拿到一本书,就要理清自己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娱乐消遣还是从阅读中找到答案。看一些小说和故事,就是为了消磨时间,娱乐自己,这时候的阅读就显得不那么严肃,可以不用脑子就把眼睛从一行行的文本上扫过去,看过了也就完了,不必在意“从中学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如果是阅读科普或是历史类的书籍,那读者最初就是抱着增长见识的心态捧起书本的,这时就要记住自己的目的,需要有意识地运用合适的阅读技巧去对待书本,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然心态错位,以消磨时光的心态对待书本以期获得增长见识的的目就要白费心思了。当然,如果走了另一个极端,把书本当初教材一样逐字逐句地研究,怕是效果不佳,收益有限吧。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分为好几步,分为粗浅的阅读、分析阅读以及总结反思。在第一步的粗浅阅读后,就要清楚当前这本书是否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在第二步的分析阅读中,就要按照阅读的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以及阅读之后都要认真操作,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就能有助于阅读,之后第三步的反思就当是课后作业吧。
粗浅的阅读
了解一本书的基本情况,主要是两点:
- 对书名、章节标题、目录,序言进行浏览;
- 快速总览全文,搞清楚这本书有没有细读的必要,不明白的地方先跳过去。
在图书馆找书看时,没有什么特别的阅读要求,想找一本好看的好书时,就可以这样找书,而不至于在认真看了大半本书之后才发现不是自己想看的,半途而废,弃之可惜,继续无意。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整体上分为两点:
- 带着问题去读,
- 边阅读便做笔记;
笔记分为全书框架型的笔记和细节的笔记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有四个部分,第一条是对书本进行分类,这个我觉得不重要,不需要刻意为之,此后三条则十分重要,分别是:
- 用一两句话简短地概述这本书说了什么,即本书主旨;
- 列出文章的大纲;
- 找到作者的问题。
就上述的几条,我觉得就是在给没有写摘要,或是摘要写得不好的文章重新写一遍摘要。对于实用性的文章和书籍,摘要的写作可以遵从这个一个思路:要做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应该怎么做这件事,做了以后结果怎么样。简而言之,就是: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做?
可以看到,这种写作是有固定的模板和形式的,就像填空题一样,把自己的内容按要求填到要求的位置,这摘要也就写好了。我在一开始进行写学术论文的时候,对这种要求嗤之以鼻,觉得这是类似‘八股文’的毒瘤,可后来觉得,既然是实用性的文章,不需要你的文字有多出彩,而是规范为主,方便阅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而不至于读了半天还在云里雾里。所以,为了方便自己理解,自己为正在阅读的书籍做笔记时,最好采用这样规范化的(摘要)笔记格式。
反思与想象
我觉得上述的写全书框架和摘要,就是在阅读完了整部作品以后进行的,总结的思考都写在摘要和笔记里面了,那这里还总结什么,反思什么呢?这是时候要做的就是跳出本书讨论的主题,从更高一层的角度来看,看看书中的思想对自己的影响。举个例子吧,看了一些机器学习相关的书籍,来思考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学习’:机器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是在探讨了人类学习机制的基础上,那么从‘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预测以及评估模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也可以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一些思路呢。这些是我瞎几把说的,但是在阅读完之后确实是可以来一个这样的瞎想,可以是功利的角度,也可以是天马行空的,算是一个阅读完之后的一个课后作业吧。
阅读和写作
写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思路和阅读一本书的过程十分相似,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拟定题目,编写摘要和目录,再是详述文章的各个章节细节,当完成了这些框架部分的编写,剩下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只有几个字,至多不过十几个字,却要能够从中看出该论文研究的方向,不是很笼统的那种标题,而是要细化到具体工作的题目,这就需要一字一字地斟酌了。摘要的内容则更为重要,一旦读者看完标题,想进一步了解有关这个研究的内容,就要去看摘要了。实际上很多的人,不论是审论文,还是看论文,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要上,摘要的质量将很大程度影响到整个论文的质量。至于文章的目录,可以进一步理清楚文章的结构,看出文章的思路。
不管是一篇论文还是其他的书籍,如果阅读者以写作者的思路来品读这篇文章,那肯定能省很大的力气;而写作者如果能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想法,规范写作的思路,而不是随心所至,任意发挥,那也是造福读者了。(我觉得这想法是适用于实用性的书籍,对于文史类的作品,我就不瞎哔哔了。)
后记
看《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因为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存在的一种低效阅读状态(功利性地阅读了一些文史领域的科普读物,可是所获甚少,基本上是以看小说的心态看的,看完也就都忘了,什么都没留下,这无法满足我渴望学点文化知识的心态)。我期望能够有所改变,所以尝试从中找到一点答案。
看了一部分之后,我还是找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也知道了一些有助于改善阅读的方法。我的主要问题是:
- 阅读的心态一直不正,想通过看小说的手段得到看教材的效果;
- 阅读的前后不做笔记;
- 不愿意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只会用眼睛看,而不用脑子看;
- 知错不改,知道上述1,2,3点却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
另外,我还是想通过学习如何阅读来了解写作的一些方法,从一个阅读者的角度探讨写作者的落笔顺序。在阅读过程中,我看到了导师教导的摘要撰写方式在分析阅读的技巧中出现,这让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