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在幻想着那一段感情能够从天而降,解救沉沦在迷茫无趣生活中的我。可是既然机会已经失去,我就应该放弃幻想,从头开始重新战斗了。记录这一段的故事,也只是给心中的奢望画上一个句号罢了。
故事开始于四年前掌上理工大中推出的女生节活动“小幸运”,她发布了希望找一个喜欢阅读的小伙伴的愿望,而我接下了这个愿望。在qq上联系到后,就开始了我们之间的故事。
不记得最早的时候说过哪些话了,但在几个瞬间,让我觉得她是我聊得上话的人,那时她大一,我大四。当她告诉我一会儿要去学线性代数的时候,我凭直觉猜她是理学院的,结果她告诉我只猜对了一半,我纳闷一半是怎么回事,管理学院几个字让我不禁一笑,这姑娘真有趣。我的qq头像是大耳朵图图,很多人在经我提示之后都猜不透我的原因,她却一下子就猜出了我也会动耳神功,感觉真是我的知己。
阅读是我们结缘的开始,那自然少不了谈些各自爱看的书。无奈我一向不学无术,净看些武侠和历史的故事书,而姑娘爱看名著,谈论起来的是季羡林一类作品,我就只能表示佩服,后来难得说到巴金,终于能靠小时候的积累扯上几句,发表些观点,寻找共鸣。可能也是因此,我们后来的第一次线下见面就是在图书馆摆放巴金作品的书架旁。
后来,我们交流也多了起来,其中C语言成了我们之间经常沟通的话题,在线下也见了好几次面。在图书馆一起自习,去梅岭看梅花,在图书馆到南湖宿舍的路上散步聊天,虽然没几次,但是好歹算是熟络起来了一点。尽管每次我表面显得很平淡,心里却还是蛮紧张的,这也导致一向胃口还好的我,在和她一起在南湖吃饭时总是吃不完碗里的饭菜。
渐渐地,了解到姑娘一身正气,热爱学习,对生活有激情,灵动活泼充满阳光。(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用这些个词来形容,但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这对于我而言,刚好形成了反差,因为我这个人向来自卑,整个人显得有些颓,满觉是向外散发负能量的那种。虽然我个人显得消极,但是内心是向往阳光的,这是真的,所以我对这个姑娘是羡慕、崇拜的感觉。
所以,在刚认识的那一年里,我们的互动还是蛮多的,姑娘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一段感情之后,突然换了一个和我一样的qq头像,这让我觉得小姑娘似乎意图不轨。之后,我们之间的聊天变得很频繁,甚至是一些我觉得有点暧昧的话题。然而,一向自卑的我是仰望姑娘的,所以只是线上火热,其他的都装作不知道。(这可能是我孤独的原因)
知道了姑娘喜欢旅游,玩过祖国的好多地方(与我没见过世面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正在学习日语,还去过日本游玩;喜欢西安,希望去西安的学校深造;喜欢写日记,写诗,曾经在校报上看到过她的作品。整一个充满能量,积极向上的形象,让我愈发地佩服,却只敢远远地看着,隔着屏幕才能有好好说话的勇气。
不记得是因为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我一直回避的态度,两人的话相对地少了,然后是我离开武汉去深圳实习,我们之间的交流就中断了。不记得是不是在实习期间,你告诉我,你要清空聊天记录了,你要换头像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只能以“哦”来表示知道了。似乎,两人的故事就此结束了,直到我回到武汉。
心动的开始是源于图书馆的一次偶然相遇,那天我在图书馆的新书区随意溜达,试图找一本消遣的故事书,低头看到在书架侧边的临时书车上有一本名为《程序员之死》的书,于是拿了起来。抬头的那一瞬间,看到了书架一侧朝这边对视的双眼,我们就这样不期而遇了。
她手上拿了一堆的书,还是日语的原著小说,看了眼我手中的《程序员之死》,告诉我她看过这本书了,并不推荐我看。就这样,我手上拿着她借的书,跟在她背后,具体说了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感觉这是恋爱的味道。也不记得之后是如何分开的,是在图书馆门口还是一起在食堂吃饭之后,但是一向自卑,怂得不敢有非分之想的我,心里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
事态的转变出现在一次聊天之后,那天在聊天的过程中,她给我发了一个网络用语“缘封不动”。这个词,我至今没弄明白,这到底是在自嘲自己个人的缘分没有到来,还是在说两个人之间的缘分没有进展。很显然,我误以为她的意思是后者,所以在内心挣扎了一会儿之后,决定向她表露自己的意思。
具体的文字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内容主要是,事情的起因——“缘封不动”;感情的回顾——“之前的故事”;此时的意图——“我喜欢你”;我提的要求——“不要回复”。
现在回想,总结一下此次失败的原因有这样几点:首先一点是,没有好好准备文字,导致表达的主旨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此次消息的目的是表明我喜欢她的立场,以及我准备向她展开追求的意图。其中关于“喜欢”的立场已经通过几个简单的字眼表现出来,但是却没有表示出我即将对她展开追求的内容,导致她可能误以为我要她回应对我的态度,这层误会是我认为此次很失败的一个地方。第二点,是我在消息中明确说不要求她回应我,这是个极大的错误,因为本来的消息是表露心迹后展开追求行动的开战书,结果在我既没有写出即将追求意图,又要求不回复的措辞下,把这层意思变成了感情是否能走到一起的判决书,这是个大大的误会。当然我并不清楚她当时的想法,但我在事后想来,这个误会是如今结果的一大原因。第三点,关于提及以前的往事,如果是叙旧还行,但是一些自以为是的想法就不可取,更别提自以为曾经的机会了。第四点,关于要求不答复这个问题,我的出发点是不希望两个人难堪,所以希望通过她的反应自己猜测解决,可是却不仅导致了误会,也把自己又自卑又怂的本性暴露出来。
结果不言而喻,但是心动的感觉维持了不甘的决心,所以虽然在此之后一段时间,我不知该如何面对她,怎么和她说话,可是还是陆续发出了见面的邀请,希望一起去看电影啥的。(这里的记忆出现了混乱,好像我受到打击之后就断了联系,之后的邀请和再次决定出击是后面的改换工作地点以后发生的了。)当然了,我觉得前面的误会,导致我不再有机会,之后就慢慢断了联系,两人之间的话少了,朋友圈里的互动也就只剩下看到对方动态后的默默点赞和评论了。
当时刚刚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时,我也给自己找好了借口,还没发动就结束的战斗,好在全身而退了嘛,至少没有深陷其中,还是没有太大损失的,还不至于牵肠挂肚茶饭不思的。另外,一个人更加自在,加上现那会儿已经是找工作的时候了,心里有牵挂,就不好回家乡附近工作了,也算是少了一件需要考虑的大事。
差不多在找完工作之后,我们之间也还能和没发生那回事似的继续说上话,当时的她也进入了考研的冲刺阶段(留在武汉的高校深造)。我那会儿签下的公司在上海,而她则会留在武汉继续深造,所以已经不再奢望和她的可能了,甚至在师弟的帮助下,跑到华师去相亲,看看在离开学校之前能不能来段黄昏恋。无奈计划不如变化,秋招的意外打乱了我的算盘。
那时是12月份左右了,我清楚地记得接到公司毁约电话通知的那天,正是我想约华师的姑娘到理工的图书馆看电影的那一天。(可惜那天姑娘有社团活动所以没来。)那天的电影是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而身边坐的是碰巧也来看电影的隔壁实验室的姑娘,电影才刚开始,这似乎是一个不能算得上美好,但也不差的一个周五夜晚,结果噩耗就那么来了。
换工作的事情搞得我心里一团糟糕,这也是和华师的姑娘失去联系的一个重大原因。(之前的两周,刚和姑娘吃过饭,一起看过电影,算是刚刚认识吧,现在想来还好只是刚认识,应该没有耽误人家吧。)幸运的是,我很快就找到了下家,只是工作地点我只有武汉和深圳两个选择,一开始我在电话里和HR确认说我倾向于去深圳。可是,在签两方协议之前,因为工作地点的变化让我又燃起了和她的希望。如果我选武汉,是不是就还会有新的机会呢,计算在毕业之前不能有结果,在毕业以后我还可以努力努力。虽然在其他朋友问我为什么留武汉而没有去深圳的时候,我都把锅甩给了HR,但是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她,以及我心里的那一点希望。
在我完成了两方协议的签署后,我再第一时间就把消息告诉了她,还问她,我曾经说过要和她一起打乒乓球、一起逛东湖的承诺有没有机会可以实现,她告诉我随缘吧,这让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于是我急躁地发动了我的行动,询问可否能陪她一起去南湖食堂吃饭,结果当然是又一次的失败咯,正处于考研冲刺阶段的她怎么能分心呢,所以我就缓了缓我的脚步,等到了考完试以后才再一次地向她发出邀请,希望一起去看南湖图书馆看电影,奇怪的是又没能约上,这就让我感觉到,希望没有了。现在想来,当时太急躁太冲动了,因为此前在我们没有太多沟通的情况下,就贸然提出线下见面的请求,并在被拒绝之后一言不发,这就忽略了我们之前的感情基础已经薄弱,甚至没有感情基础了。长久未曾有过沟通,两人之间已经心有陌生之感,不能再像以前聊得火热时候那样,说见就见的了。(我觉得我写这些字写得有些酸了。)姑娘被我晾了这么久,我连人家是不是单身都不清楚,就蒙头冲上去,这战能不输嘛。
所以,慢慢地,我就不再主动联系人家了,甚至可以说是想避开与她的接触,因为每一次重新的接触都会使我产生幻觉,幻想自己还有机会,然后需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来说服自己,别再做梦了。如果总是幻想这一段自己想象的感情,我就不能有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还是把这一段故事写下来,算是告慰自己,断了念想,开始下一段现实吧。
从上面我总结了自己在感情方面的两个毛病,一个是怂,这是个人太自卑了,由内而外的,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了,具体表现在没有太信任的人,聊天的时候就不会聊到自己个人私事以及自己;另一个就是喜欢晾人家,不主动联系人家,所以也就不主动扩展自己的圈子,面对认识的人也是这样,没事的话就从来不说话,只有到了有事的时候才会联系,还只会聊公事。(还有就是很多的情况是我个人瞎猜脑补的,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人家姑娘怎么想,也没敢问,其实说了这么多,可能这些都只有我一个人脑补出来的戏)
我有一个关于吃的喜好,就是偏爱酸味,在酸的和甜的食物中总是吃酸的。(当然,既酸又甜的味道是我喜欢的)这可能就是我没能得到甜甜的感情的一个原因吧。